像是在捉住開學前最後的尾巴,準博士生的台灣同學會號召了一次採莓行。說到採莓,就聯想到苗栗的大湖採草莓,但那可是我小學時去的,這中間相隔已超過20年,實在一點印象也沒有了。而黑堡這邊的採莓,則以藍莓、黑莓與覆盆子為主,這三種莓果,在台灣時只嘗過已被搞成醬或汁形態的味道,也是來到這裡之後才有機會知道它們原本的味道。
這就是採莓園的一景,這只是其中一部份而已,整個果園的面積頗大。
摘採藍莓的標準姿勢,謝謝準博士生帶來的示範。
這就是採莓園的一景,這只是其中一部份而已,整個果園的面積頗大。
黑色的是已成熟可摘採的黑莓,而紅色的則是未成熟的黑莓。
紫黑色的是已成熟的藍莓,粉紅色或青綠色的則是未成熟的。
這隻鳥是採莓的小插曲,牠對人類的接近毫不警戒,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受傷了,牠左半邊的眼睛似乎看不到,但也找不到傷口。第一次有機會在非常近的距離拍鳥,近到其實我可以伸手摸牠,但我又不希望把牠嚇走,就讓牠乖乖當鳥模特兒就好。
這是最後的成果,那個籃子的容量大小是一加侖,所以說這樣的量是非常非常多的。不過這一次都要歸功於準博士生,她不知為何對採果富有高度熱情,不畏天熱蟲咬,默默地就這樣摘了一大籃,還說要把這些做成果醬和蛋糕(看來我有福了..嘿嘿)。
這座果園離我們住的社區才15分鐘車程(可見我們住得多鄉下,哈哈),而且那附近有好幾家這樣的"U-pick"觀光果園。順道一提,這座果園強調雖非有機栽種,但絕無農藥,看到很多蟲子之後我也相信了,不過這裡蟲子不太咬人,所以還好。來此的美國人大多是帶著小孩的家庭,尤其是小學年紀的小小孩,大概是因為這裡非常安全卻又可以讓小孩親近自然,而且順便瞭解果園的環境以及超市裡的水果是怎麼來的。
最後,在結帳時和果園主人聊天說到我們來自台灣,他說他祖父來過台灣,因為他祖父在二戰時是飛虎隊一員,還曾載過蔣介石,這只能說實在太巧、太妙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