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8春末東京遊──日比谷公園→皇居外苑→六本木之丘→俺的燒肉

今天是沒有規劃打算亂逛的一天,因為下午朋友就會抵達東京,到時我們才會開始四人同遊的行程。早上博士生很勤奮地利用時間去國會圖書館,我則是在旅館看 NBA 西冠賽(勇士慘敗....)。

到了中午,順著日比谷線,先去築地吃個熟悉的壽司三味,然後途經築地本願寺,發現來過築地那麼多次,卻從沒進去逛過,既然今天沒什麼特別的計劃,何不去看一下呢?


老實說,難怪之前博士生沒有安排築地本願寺作為行程,因為除了建物外觀上富麗堂皇,本身還真的沒什麼特別的,雖然內部的裝飾的確與我們臺灣所熟悉寺廟很不一樣,還會看到彩繪玻璃這種在教堂裡比較常出現的元素之外,整體來說不夠有趣。

離開築地,搭上日比谷線繼續走,來到日比谷,想說逛逛日比谷公園以及皇居外苑,應該剛好可以把這段零碎時間利用完。

日比谷公園,建成於 1903 年。在當時來說,是日本政府刻意採用歐風元素所建的現代公園。就我個人感覺,其實有點像台北的 228 公園(以前的新公園),而我在網路上查了資料才發現,新公園建成時間(1899)還早於日比谷公園!不過可以想像當時日本政府就是時興這一套。


一個尋常禮拜四的下午,公園還是不少人,在公園裡一個小小的池畔(心字池),坐滿了人。有悠哉的老人、休憩的觀光客、吃著簡單午餐的上班族還有出來溜小孩的媽媽們。

這棟歐式建築是公園管理辦公室 

公園的另一座湖:雲形池

整體來說,日比谷公園就像所有大城市裡的公園一樣,對當地人來說很重要,但對觀光客來說很普通。我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來公園裡尋求一個喘息的空間,公園也有著各種設施滿足城市人的需求,例如:網球場、小型音樂台和提供辦活動的區域(今天剛好是啤酒節前一天,看到佈置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對觀光客來說,實在沒什麼特別的,正如我很難想像會有外國觀光客喜歡逛大安森林公園。

日比谷公園的旁邊即是皇居外苑。觀光客非常非常多,停車場停了整排的遊覽車,下來了一波又一波走馬看花的團客,草地上也坐了不少人,和日比谷公園比起來,這裡少了點恬靜感。

舊江戶城城牆遺蹟與護城河 

楠木正成像

皇居外苑實在非常大,再加上有點熱,我並沒有逛完就回旅館等朋友來會合。我們接下來要去一個很青春懷舊的特展──週刊少年 jump 展!

展覽地點在六本木之丘大樓的展望台樓層,原本以為一張票可以既看展又進展望台,後來才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好,雖然有點可惜,不過展覽門票已經要 2000 日幣了,並不想再花 1800 看夜景。

展覽和觀景台樓層的咖啡廳有合作活動,有許多以漫畫為主題的餐點,而且餐桌上也都是著名漫畫,就連杯墊也是漫畫主角頭像,整個氣氛營造相當好。許多客人一踏進咖啡廳都是瞪大眼睛充滿興奮之情。

這是特別活動菜單


這是我們四人拿到的四個杯墊,沒一個人捨得用全都帶回家




以上這些漫畫都是在印在桌上的!想像一下坐在這種桌上用餐的興奮感啊!






以上這些就是我們四人點的餐點,背景漫畫分別是:灌籃高手、勇者鬥惡龍、遊戲王和幽遊白書(老實說,並不是每部漫畫我都熟悉,尤其我過去的童年實在很空白,除了唸書之外沒有其它)。不過這些餐點都不只是有梗,內容實在又好吃,作為觀光客,花錢沒問題,但誰都不希望被騙錢,因此特別有感觸。

至於展覽內容,因為無法攝影,不能藉由網誌分享,但我必須說,只要生於 80、90 年代左右的人,絕對都會為此展覽感到熱血沸騰!

晚餐,我帶朋友去吃去年吃過的「俺的燒肉」(俺の焼肉),再次品嘗口感十分「暴力」的牛熱燒烤!

非常好吃的牛舌 

五個部位的牛肉,雖然大家都分不出來這五種是什麼部位,但不重要,全都很好吃就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908──頭等艙初體驗

這次能搭到日航頭等艙都靠博士生在里程點數上的研究,再加上一點運氣,讓我們買到非常特惠的里程,可以用經濟艙的價格買到頭等艙的享受。 整段航程是台北到東京(商務艙)然後隔夜轉機再從東京到芝加哥(頭等艙)。前面台北東京短航程的就沒什麼好說,直接記錄長程段的頭等艙經驗就好。 頭等艙客人在 check-in 時,有獨立的櫃檯,後續的安檢也有獨立通道,大大減少排隊等候的時間。而在日航的成田機場,頭等艙客人是有另外一間貴賓室。   日航的頭等艙 check-in 櫃檯 頭等艙專屬貴賓室 頭等艙貴賓室非常大(但不想造成其他人反感所以沒有拍照),和稀疏的客人不成比例,更誇張的是裡面有個簡單的壽司吧,雖然只提供兩種握壽司和一種壽司卷,選擇不多但貴賓室裡有現捏壽司也是很厲害了啊! 另外貴賓室也供應小有名氣的 Afuri 柚子拉麵(但忘了拍照QQ),口味吃起來我是覺得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比較小碗,但這樣的份量反而更適合貴賓室。另外有三支清酒與若干支紅白酒,清酒的部份剛好有一支適合搭餐兩支適合單喝,這樣吃吃喝喝一下子就把等待登機的時間打發掉了。 其實一直到真正搭上飛機之前都還有點緊張,畢竟非常期待人生第一次的頭等艙經驗,但因為是里程點數換的,如果班機取消要換別班會很麻煩,所以很怕有什麼意外讓我搭不了機。而這一切害怕期待落空的緊張終於在踏進頭等艙之後消除了。 這樣兩個人的空間寬度大約是三個 ANA 商務艙座位且略長,差別大概就是躺下可以輕鬆翻身。 所謂的秘書椅兼抬腳墊,下面的空間很大可以同時放進登機箱與背包。 電視螢幕超大! 機上提供的耳機與贈送的男性保溼保養組 登機後送上的香檳 座位旁打開是一個很深的置物空間,大約可放進一個公事包,另外還有傳統的娛樂遙控器。 另一個盒子打開可以看到較新的觸控式遙控器。 登機後先送上迎賓香檳,然後空服就會讓頭等艙旅客依序去換成他們提供的休閒睡衣,這套睡衣穿起來保暖又舒服,而且是可以讓旅客帶走的。 機上餐點的部份與 ANA 商務艙類似,都是好幾道小份餐點,但差別就是更加精緻且用料好上許多。舉例來說這次餐點我最愛的海膽高湯凍,那海膽竟然完全沒有明礬味!不可思議啊,可以在飛機上吃到媲美高級壽司店的鹽水海膽。  ...

熱帶俗的溫帶體驗

身為一個亞熱帶海島國家長大的人,來到美國之後是個標準的「熱帶俗」。話說在11月剛入冬沒多久,社區的管理中心還特地發信通知大家,出遠門離家請勿關閉暖氣,以免屋內水管因結冰而爆斷。像這種「冷」知識,他們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而且為了省電省錢,我們一定會關掉的啊。另外像是氣溫驟降會導致汽車胎壓不足也是來了這裡才知道,當時可是頂著攝氏零下17度的要命天氣出門去修車廠檢查啊! 除了不具備溫帶生活常識之外,沒見過幾次雪也是正常的,生平第一次看到飄雪其實也才3年前,在日本的京都,而且是那種小小的雪,溫度也大約零度而已。現在可以用「而已」來形容攝氏零度,但當時卻已經冷到讓我和博士生兩個人從頭抖到腳,還得在藥妝店買內裡鋪綿的手套和腳底暖暖包。而回想去年11月初,有一天晚上驟降到攝氏3度,再加上風大,體感溫度可能也是零度左右,我記得我光走一段從咖啡店到停車場約30秒的路程就讓我受不了,進到車內還直發抖,連打電話給博士生時,講話都還是顫抖的。 沒想到,就在今年1月遇上近20年來的最強寒流開始,一切有了改變。經歷過那場最低溫降到攝氏零下20度的寒流之後,現在遇到-5度以上的氣溫都覺得還過得去,3度以上可以不穿外套,7度以上又出個太陽的話根本就有點熱了! 然後,就在2月的現在,又遇上近年難得一見的大雪,一場下了20多小時的大雪,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博士生還發揮研究精神,每6小時去測量一次積雪高度(其實是擔心第二天不停課而心裡焦急不已 XD)。  這是剛開始下雪後6小時,從屋內拍攝,地面已經開始漸漸積雪,積雪約4吋。 這時是凌晨2點多,已下雪超過12小時,這時的積雪6吋多。 這時是早上8點,積雪已經超過10吋。 過了第二天的下午4點之後終於不再下雪,也漸漸放晴,社區的大草原變成小小滑雪勝地,我和博士生也散步來此湊個熱鬧,雖然我們因為沒有雪板沒有下去參一腳,不過這樣散步看著出來玩耍的人們以及逐漸放晴的天空,倒也有一種經歷了兩個人的「明天過後」之感。 最後就放一張大家在積雪後或多或少會想做的事

2019秋──築地生蠔專門店──地下之粹

這間位於築地場外市場外圍地下室的小店,也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店。這是一家以日本生蠔為主的專門店,而會想找這樣的生蠔專門店也是因為在美國我們吃過華盛頓 DC 海鮮市場、佛州墨西哥海灘市、德州休士頓和路易士安納州紐奧良等地的生蠔之後,想嘗試看看日本的專門店到底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生蠔。 就像前篇介紹的清酒吧 know by moto 一樣,這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但我們一試成主顧,接下來好幾天都一直去品嘗不同產地、不同口味的生蠔。 在這裡吃的生蠔雖然比美國貴很多,但在各方面也都顯示出價格差異所應有的品質提升。這裡的生蠔從日幣三百多到六百多都有,換算成美金的話就是大概是兩塊多到五、六塊美金,相比美國生蠔酒吧 happy hour 的 0.5/1 或 0.75/1 的價格,當然是貴了不少。但在這裡吃的生蠔,每一顆都處理得乾乾淨淨,不像在美國吃生蠔,即使在稍微高級的海鮮餐廳也一樣,不曾把砂土沖洗乾淨。而且每一顆該肥的肥、該鮮的鮮,甚至出現比應有規格小的生蠔時,店家會直接再開一顆補上。在美國吃生蠔完全就是吃粗飽的,以我們先前在休士頓或紐奧良的經驗來說,不吃個十幾、二十甚至三十顆是不會過癮的。但在地下之粹,每顆生蠔都像是萬中選一的菁英,說實在吃個三、四顆頂多五、六顆也就滿足了。而且不單單只是滿足於吃生蠔,而是在這幾顆之間,就能吃到各種口感、口味的生蠔。 這真的是一家非常值得推薦的店,即使築地市場已經搬走了,但築地仍存在很厲害的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