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806──日本東北北海道──函館「袴」體驗、八戶海鮮市場

昨天為了看足球賽而晚睡,今天卻必須早起退房,雖然早就知道昨天這樣看球賽今天會很痛苦,但為了一個難得的體驗,只好今天兩個人都像活屍一樣。

宛如活屍的兩人,為了能提個神,決定再去吃一次昨天的海膽丼專賣店,希望藉由美食可以提振一點精神。

今天我們點到了正確的海膽與帆立貝雙色丼,但說實在,比起北海道到處都可以吃到甜到翻掉的帆立貝,這一家的帆立貝反而顯得普通而已。不過我們另外加點的利尻海膽卻又讓我們再次把好吃的海膽層次往上提升。


就是這個利尻產的海膽,小小一碟,但它的鮮甜又更上一層,讓我們丼飯上的海膽顯得平凡無奇,難怪店員聽到我們這樣點餐時,問我們要不要改成把利尻海膽當成丼飯的海膽。

吃完早午餐後,下一個行程就是昨天沒來得及搞定的「袴」體驗,不同於之前的和服體驗,「袴」是大正時代日本女學生的衣著樣式,穿起來也是很美但又不會那麼傳統,而且這家位於紅磚倉庫群明治館的 M.a.K 標榜著可以不用換脫原本的衣服,比較方便。當然這樣穿比較「不正式」而且可能有點熱,但地點是函館,就算是六月底的今天也才 26、7 度,相信對大多數台灣人來說是不會感覺到熱的。(補充說明:這家店不只有「袴」也有和服甚至西式洋裝,男生也有各種服飾可以挑選,都是一小時 3000 日幣)

原本因為睡眠不足而有點恍神的博士生,一穿上「袴」之後竟然精神都來了!可見一認知到要開始當主角被拍照還是會硬擠出點體力來應付的(腎上腺素!)。

玩完換裝之後,我們搭上新幹線回到東北,今天的第一個目標是八戶。博士生說這裡為了吸引觀光,把原本的市場弄得比較觀光一點,開了一家碳烤店,可以在市場買了海產或肉品之後回來自己烤,衝著這點我們就來看看體驗一下。

經過新幹線三個小時的車程之後,終於來到八戶。然後搭上接駁公車,公車的外型非常好認,全都是海鮮的那一輛就對了!而且市場就在最後一站,完全不用擔心坐過頭。



經過大約十五至二十分鐘的車程之後,我們抵達了八戶的觀光市場。




看得出來這個市場為了拼觀光而在攤商品項上有特別多元化,除了有特產型的攤位之外,還在零食點心型的攤商附近設有座位區,方便觀光客可以買了直接吃。

不過我們衝的第一家店就是博士生說的那家碳烤店──七厘村。




這個碳烤店真的非常簡單,門票就是一個成人 350 日幣,提供一個碳烤爐和基本的調味料、夾子之外,食材就是去附近的攤商買魚買肉回來自己烤著吃,限時兩小時。店家有另外賣酒和飲料,我覺得這才是店家真正的獲利來源。(小提醒:越早去附近的攤商所剩的食材會越多,畢竟這裡本來就是市場,早來早得)



我們在隔壁的海鮮攤商點的一套海鮮餐,花枝、牡蠣、大蛤、蝦都有,另外再買個帆立貝,非常完美,想吃的都有了。其實來這吃真的便宜又好玩,總共花費才不到兩千五日幣,還可以順便逛逛市場裡的其他攤位。

超好吃的優格布丁,原味與草莓口味,都很讚!逛市場的趣味就在發掘一些意想不到的美味。

晚上再搭新幹線回到盛岡,隨便買點宵夜和啤酒結束這完美但宛如活屍的一天。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908──頭等艙初體驗

這次能搭到日航頭等艙都靠博士生在里程點數上的研究,再加上一點運氣,讓我們買到非常特惠的里程,可以用經濟艙的價格買到頭等艙的享受。 整段航程是台北到東京(商務艙)然後隔夜轉機再從東京到芝加哥(頭等艙)。前面台北東京短航程的就沒什麼好說,直接記錄長程段的頭等艙經驗就好。 頭等艙客人在 check-in 時,有獨立的櫃檯,後續的安檢也有獨立通道,大大減少排隊等候的時間。而在日航的成田機場,頭等艙客人是有另外一間貴賓室。   日航的頭等艙 check-in 櫃檯 頭等艙專屬貴賓室 頭等艙貴賓室非常大(但不想造成其他人反感所以沒有拍照),和稀疏的客人不成比例,更誇張的是裡面有個簡單的壽司吧,雖然只提供兩種握壽司和一種壽司卷,選擇不多但貴賓室裡有現捏壽司也是很厲害了啊! 另外貴賓室也供應小有名氣的 Afuri 柚子拉麵(但忘了拍照QQ),口味吃起來我是覺得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比較小碗,但這樣的份量反而更適合貴賓室。另外有三支清酒與若干支紅白酒,清酒的部份剛好有一支適合搭餐兩支適合單喝,這樣吃吃喝喝一下子就把等待登機的時間打發掉了。 其實一直到真正搭上飛機之前都還有點緊張,畢竟非常期待人生第一次的頭等艙經驗,但因為是里程點數換的,如果班機取消要換別班會很麻煩,所以很怕有什麼意外讓我搭不了機。而這一切害怕期待落空的緊張終於在踏進頭等艙之後消除了。 這樣兩個人的空間寬度大約是三個 ANA 商務艙座位且略長,差別大概就是躺下可以輕鬆翻身。 所謂的秘書椅兼抬腳墊,下面的空間很大可以同時放進登機箱與背包。 電視螢幕超大! 機上提供的耳機與贈送的男性保溼保養組 登機後送上的香檳 座位旁打開是一個很深的置物空間,大約可放進一個公事包,另外還有傳統的娛樂遙控器。 另一個盒子打開可以看到較新的觸控式遙控器。 登機後先送上迎賓香檳,然後空服就會讓頭等艙旅客依序去換成他們提供的休閒睡衣,這套睡衣穿起來保暖又舒服,而且是可以讓旅客帶走的。 機上餐點的部份與 ANA 商務艙類似,都是好幾道小份餐點,但差別就是更加精緻且用料好上許多。舉例來說這次餐點我最愛的海膽高湯凍,那海膽竟然完全沒有明礬味!不可思議啊,可以在飛機上吃到媲美高級壽司店的鹽水海膽。  ...

熱帶俗的溫帶體驗

身為一個亞熱帶海島國家長大的人,來到美國之後是個標準的「熱帶俗」。話說在11月剛入冬沒多久,社區的管理中心還特地發信通知大家,出遠門離家請勿關閉暖氣,以免屋內水管因結冰而爆斷。像這種「冷」知識,他們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而且為了省電省錢,我們一定會關掉的啊。另外像是氣溫驟降會導致汽車胎壓不足也是來了這裡才知道,當時可是頂著攝氏零下17度的要命天氣出門去修車廠檢查啊! 除了不具備溫帶生活常識之外,沒見過幾次雪也是正常的,生平第一次看到飄雪其實也才3年前,在日本的京都,而且是那種小小的雪,溫度也大約零度而已。現在可以用「而已」來形容攝氏零度,但當時卻已經冷到讓我和博士生兩個人從頭抖到腳,還得在藥妝店買內裡鋪綿的手套和腳底暖暖包。而回想去年11月初,有一天晚上驟降到攝氏3度,再加上風大,體感溫度可能也是零度左右,我記得我光走一段從咖啡店到停車場約30秒的路程就讓我受不了,進到車內還直發抖,連打電話給博士生時,講話都還是顫抖的。 沒想到,就在今年1月遇上近20年來的最強寒流開始,一切有了改變。經歷過那場最低溫降到攝氏零下20度的寒流之後,現在遇到-5度以上的氣溫都覺得還過得去,3度以上可以不穿外套,7度以上又出個太陽的話根本就有點熱了! 然後,就在2月的現在,又遇上近年難得一見的大雪,一場下了20多小時的大雪,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博士生還發揮研究精神,每6小時去測量一次積雪高度(其實是擔心第二天不停課而心裡焦急不已 XD)。  這是剛開始下雪後6小時,從屋內拍攝,地面已經開始漸漸積雪,積雪約4吋。 這時是凌晨2點多,已下雪超過12小時,這時的積雪6吋多。 這時是早上8點,積雪已經超過10吋。 過了第二天的下午4點之後終於不再下雪,也漸漸放晴,社區的大草原變成小小滑雪勝地,我和博士生也散步來此湊個熱鬧,雖然我們因為沒有雪板沒有下去參一腳,不過這樣散步看著出來玩耍的人們以及逐漸放晴的天空,倒也有一種經歷了兩個人的「明天過後」之感。 最後就放一張大家在積雪後或多或少會想做的事

2019秋──築地生蠔專門店──地下之粹

這間位於築地場外市場外圍地下室的小店,也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店。這是一家以日本生蠔為主的專門店,而會想找這樣的生蠔專門店也是因為在美國我們吃過華盛頓 DC 海鮮市場、佛州墨西哥海灘市、德州休士頓和路易士安納州紐奧良等地的生蠔之後,想嘗試看看日本的專門店到底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生蠔。 就像前篇介紹的清酒吧 know by moto 一樣,這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但我們一試成主顧,接下來好幾天都一直去品嘗不同產地、不同口味的生蠔。 在這裡吃的生蠔雖然比美國貴很多,但在各方面也都顯示出價格差異所應有的品質提升。這裡的生蠔從日幣三百多到六百多都有,換算成美金的話就是大概是兩塊多到五、六塊美金,相比美國生蠔酒吧 happy hour 的 0.5/1 或 0.75/1 的價格,當然是貴了不少。但在這裡吃的生蠔,每一顆都處理得乾乾淨淨,不像在美國吃生蠔,即使在稍微高級的海鮮餐廳也一樣,不曾把砂土沖洗乾淨。而且每一顆該肥的肥、該鮮的鮮,甚至出現比應有規格小的生蠔時,店家會直接再開一顆補上。在美國吃生蠔完全就是吃粗飽的,以我們先前在休士頓或紐奧良的經驗來說,不吃個十幾、二十甚至三十顆是不會過癮的。但在地下之粹,每顆生蠔都像是萬中選一的菁英,說實在吃個三、四顆頂多五、六顆也就滿足了。而且不單單只是滿足於吃生蠔,而是在這幾顆之間,就能吃到各種口感、口味的生蠔。 這真的是一家非常值得推薦的店,即使築地市場已經搬走了,但築地仍存在很厲害的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