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1的文章

《倒風內海》帶來的原始想像 -- 也算是讀後感啦

        王家祥所寫的《倒風內海》, 時空背景 是設定在台灣文學中較少見 三百多年前,而 且也不再以漢人觀點書寫,是以平埔族西拉雅人為主體,描述的是西拉雅人在接觸了荷蘭人之後所發生的一切。 不過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感想,其實並不是在文學意義上,而是在書本中所提出的另一種價值觀點。   自然觀的呈現         王家祥在《倒風內海》中,對原住民社會裡的自然觀,有很詳盡的描寫。原始的部落社會,行事最高原則,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四時輪替,秋天是獵人們獵鹿的季節,因為那時土地乾實,適於在原野上奔跑;夏天暴雨頻仍,土地變得泥濘難行,卻是讓母鹿修養生息的季節。平埔族人並不會認為夏季不能捕鹿是件「可惜」的事,這對他們來說是「正常」的事。 事實上, 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貪婪」, 他們不會產生無止盡的欲望,因為 依循著大自然的規則,他們擁有永不匱乏的資源,只要不趕盡殺絕,草原上總有生生不息的鹿群,只要播種耕種,粟米在秋天就是可以收成。他們不需要「要得更多」,大自然可以供給他們一切,數百年來皆如此。           當然,平埔族人得以維持這樣的生活形態,一部份原因應該是來自於他們在人口控制上的努力,女巫不准社裡的女性在三十歲前生產,三十歲前懷孕一律強迫墮胎,我相信由於有著這樣的人口控制,平埔族人才能以這樣的生活方式,持續數百年之久。 物欲的衝擊         和 西拉雅人原初社會的無欲無求相比,荷蘭人帶給平埔族原住民的影響,其實遠大於我們過去的理解。我們以為荷蘭人只是搶了原住民的土地、把漢人大批大批送進來、將天主教傳入部落等等, 在文化上最大的衝擊,卻是讓原住民從此認識到了「貧窮」與「匱乏」。換個角度說,即是讓人逐漸變得貪婪了。          事實上,這樣的貪婪,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現代人受大環境所創造出來的「需求」所影響,我們其實是照著「別人希望我們想要」的進行消費,這當然就是所謂消費社會 的行銷奇觀。但是在王家祥書中,我們可以目睹了西拉雅人被「消費社會化」的過程。當鹿皮可以換取那麼多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新玩意兒時,平埔族人只有順從著這被開啟的物欲,瘋狂獵鹿。 花布與瑠璃珠,甚至是煮飯用的大鐵鍋,對西拉雅人來說,並非是生活上的必需品,誠然,這些物件器皿之精美,超過西拉雅人生平所見,而且有的也確實能帶給他們生活上極大的便利,以「現代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