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4的文章

聖誕節餅乾體驗

話說回到美國之後,因為發奮要精進博士生的飲食水準,再加上魔獸資料片在11月發佈,著實忙碌,部落格文章又荒廢了個把月。 直到我前一陣子剛好去朋友家體驗了第一次的聖誕節餅乾製作,才想起這事或許值得寫在部落格裡。 說到聖誕節,直到來了美國,認識一些美國人,多瞭解了一點關於他們的文化,才知道很多西方節日不是我原本想的那樣。譬如說萬聖節根本不是基督教文化下的節日,甚至在以前是被教會否定且意圖「同化」的異教節日;聖誕節的歡慶氣氛也是因為融入了異教文化,而聖誕樹之於聖誕節在現在是多麼順理成章的事,但其實原本是僅限德國的傳統,並不流行於歐洲其他國家及美國,直到因為維多利亞女王嫁了個德國人王子,才讓這兩者間的連結逐漸流行於全世界。 回到我的聖誕餅乾初體驗,其實美國人的聖誕餅乾重點在「裝飾餅乾」,用各式各樣模具烤出餅乾之後,再用各種糖霜顏料將餅乾著色、彩繪。這個活動通常在聖誕節前進行,是個很適合親子、朋友一起同樂的溫馨活動。 這是我和博士生做的幾個餅乾,無奈我們兩人都沒什麼藝術天份,如果不是為了有圖有真相,我也不想拿出來獻醜。由於美國餅乾的口味偏甜,我和博士生都不想拿來吃,所以這些餅乾就被我們包上保鮮膜之後當成小裝飾了,現在還放在電視櫃上。 這次和外國朋友一起做聖誕餅乾的活動,讓我想到我們自己的端午節包粽子和中秋節烤肉,前者是我印象最深刻的親子同樂節日活動,尤其我小的時候特別期待能和阿媽或媽媽一起包粽子,不僅好玩又好吃。而後者則是台灣特有的中秋節活動,相信很難找到在這一天沒和家人或朋友一起烤過肉的台灣人了。其實做什麼事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一個對參與者而言有意義的日子裡,和一群人一起做些有趣的事,然後成為一個有意義的回憶。

一個人的宅叔生活

博士生和我自六月底回台過暑假之後,我們就一路從日本到台南再回台北吃吃喝喝過了一個月,但她為了開學已先回黑堡,我卻為了要參加月底的朋友婚禮,得在台灣多留一個多月。 講起來也不怕給人笑,這是我們兩個人難得的「長時間」分隔兩地,過去因為工作出差,頂多分開一個禮拜,所以這一個多月對我來說應該是個難得的「放封」。 不過身為資深宅宅的我,年紀雖然已經從「宅男」變成「宅叔」,但生活、興趣基本上不變,以前還在上班時,每逢周末就是打電動或是和朋友小飲一番,就算出門也是看電影或是採買購物,什麼夜店、pub之類的,基本上與我無關,簡單說就是個搞不出什麼名堂的前中年男子。因此這段人人稱羨(?)的放封時光,其實某種程度上來說,沒什麼享受,反而有些困擾啊! 或許有些人無法理解這種恬靜安適(?)的宅宅生活,因此對我現在這種「除了朋友有約吃飯喝酒之外,其他時間待在家打電動和博士生skype」的生活,感到不可思議,不少人覺得這樣不會無聊嗎?我覺得問一個宅叔待在家裡無聊嗎,簡直是對他個人的莫大侮辱!我可是有很多的居家好夥伴好嗎!譬如玩了十年有可能再戰十年的WoW、原本慘不忍睹現在稍為好一點的低阿布Lo3以及相對較"hardcore"的即時戰略遊戲Company of Heroes等等。就算電動不講,我也還有很多DVD電影可以看,過去一年因為聽力不夠好,不想浪費錢在美國看電影,因此錯過了不少電影,現在不正是補回來的時候嗎!再說,真要去電影院看電影,自己一個人去也沒什麼啊! 不過,已經習慣近十年的兩人生活之後,突然變成一個人卻也有個壞處,現在每一餐都只求吃飽,失去嘗鮮動力:舉凡樓下麵店、巷口水餃、對面的炒飯等等,都是每一餐的選擇,其實更多時候我還會因為懶得出門就跳過一餐。但如果博士生還在台灣的話,肯定不可能像我這樣,台灣美食是她的重點鄉愁,絕不可能每天拿陽春麵、高麗菜水餃和羊肉炒飯就可以打發她的。我們一起出國前,她就是個熱愛台灣在地美食,也頗愛日式料理的愛吃鬼,三不五時找些新店來開發是她的興趣,而負責帶她去吃則是我的義務,如今少了這項任務的我,變成這樣好像也不太意外。 雖說我一付「宅樣」,但其實這段返台的兩個多月期間,真的完全沒有出門好好待在家的時間,大概只有十來天。除了和朋友相約吃飯喝酒之外,回家省親、各種雜事以及體檢看病等等,讓我的行事曆幾乎天天有事,偶爾還得從

Pittsburgh -- 匹茲堡之旅

大約在三個禮拜前,和目前在匹茲堡的Z學長相約,趁著這周的春假,讓我帶著博士生去拜訪順便走走還沒去過的「前鋼鐵之都」─匹茲堡。依規劃除了我們預計在匹茲堡待三天兩夜,另外前後各一晚要在西維吉尼亞州找旅館過夜,才有辦法開完這「黑堡←→匹茲堡」來回約11小時的路程,因此整個行程是個五天四夜的小旅行。 西維吉尼亞大致上就是個好風景好無聊的地方(身為住在黑堡的人都這樣說了,可見多無聊),因此去的時候除了一路欣賞US-19和I-77、79的風景之外,沒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 我們在周六的中午抵達匹茲堡,第一個行程就先參觀Z學長的學校─匹茲堡大學。匹茲堡大學有個著名的"Nationality Rooms"──許多間有著各國不同文化特色的教室。這些富有各國風格的教室,都是由各國的政府或私人贊助捐款建成,因此不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有,而且有的國家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立陶宛 羅馬尼亞  中國,是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建的!但這間是我認為所有教室中蓋得最醜的,有一種中國風大雜燴的感覺。天花板上雕了一條金龍,牆上卻畫著孔子,樑上所寫的中國古名人,有夏禹、周公,竟也有花木蘭,毫無整體感的設計。 希臘;每張椅子的背後都寫有一個哲學家的名字,這個看似是柏拉圖。   蘇格蘭 南斯拉夫  英格蘭  法國  挪威   俄羅斯 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但現已分裂成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不同國家了。   義大利  德國  匈牙利  波蘭  以色列  土耳其  烏克蘭  奧地利 日本  瑞士   亞美尼亞 印度  非洲風格( African Heritage),由迦納所建。 瑞典 可惜這次去的時候是陰天,光線不好,再加上比較早建成的教室是使用水銀燈,常常我們都逛完教室了燈都還沒全亮,有些教室因此拍起來很暗。 下午與晚上,都是歡樂的喝酒行程。先是去了一家匹茲堡的當地小型葡萄酒廠,這個禮拜六下午,正好是免費試喝,可以在酒單中十多種紅、白葡萄酒中選喝6、7種,感謝是由Z學長開車,所以我可以盡情地喝。不過我們也不是

熱帶俗的溫帶體驗

身為一個亞熱帶海島國家長大的人,來到美國之後是個標準的「熱帶俗」。話說在11月剛入冬沒多久,社區的管理中心還特地發信通知大家,出遠門離家請勿關閉暖氣,以免屋內水管因結冰而爆斷。像這種「冷」知識,他們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而且為了省電省錢,我們一定會關掉的啊。另外像是氣溫驟降會導致汽車胎壓不足也是來了這裡才知道,當時可是頂著攝氏零下17度的要命天氣出門去修車廠檢查啊! 除了不具備溫帶生活常識之外,沒見過幾次雪也是正常的,生平第一次看到飄雪其實也才3年前,在日本的京都,而且是那種小小的雪,溫度也大約零度而已。現在可以用「而已」來形容攝氏零度,但當時卻已經冷到讓我和博士生兩個人從頭抖到腳,還得在藥妝店買內裡鋪綿的手套和腳底暖暖包。而回想去年11月初,有一天晚上驟降到攝氏3度,再加上風大,體感溫度可能也是零度左右,我記得我光走一段從咖啡店到停車場約30秒的路程就讓我受不了,進到車內還直發抖,連打電話給博士生時,講話都還是顫抖的。 沒想到,就在今年1月遇上近20年來的最強寒流開始,一切有了改變。經歷過那場最低溫降到攝氏零下20度的寒流之後,現在遇到-5度以上的氣溫都覺得還過得去,3度以上可以不穿外套,7度以上又出個太陽的話根本就有點熱了! 然後,就在2月的現在,又遇上近年難得一見的大雪,一場下了20多小時的大雪,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博士生還發揮研究精神,每6小時去測量一次積雪高度(其實是擔心第二天不停課而心裡焦急不已 XD)。  這是剛開始下雪後6小時,從屋內拍攝,地面已經開始漸漸積雪,積雪約4吋。 這時是凌晨2點多,已下雪超過12小時,這時的積雪6吋多。 這時是早上8點,積雪已經超過10吋。 過了第二天的下午4點之後終於不再下雪,也漸漸放晴,社區的大草原變成小小滑雪勝地,我和博士生也散步來此湊個熱鬧,雖然我們因為沒有雪板沒有下去參一腳,不過這樣散步看著出來玩耍的人們以及逐漸放晴的天空,倒也有一種經歷了兩個人的「明天過後」之感。 最後就放一張大家在積雪後或多或少會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