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倒風內海》帶來的原始想像 -- 也算是讀後感啦

        王家祥所寫的《倒風內海》,時空背景是設定在台灣文學中較少見三百多年前,而且也不再以漢人觀點書寫,是以平埔族西拉雅人為主體,描述的是西拉雅人在接觸了荷蘭人之後所發生的一切。不過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感想,其實並不是在文學意義上,而是在書本中所提出的另一種價值觀點。 




自然觀的呈現

        王家祥在《倒風內海》中,對原住民社會裡的自然觀,有很詳盡的描寫。原始的部落社會,行事最高原則,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四時輪替,秋天是獵人們獵鹿的季節,因為那時土地乾實,適於在原野上奔跑;夏天暴雨頻仍,土地變得泥濘難行,卻是讓母鹿修養生息的季節。平埔族人並不會認為夏季不能捕鹿是件「可惜」的事,這對他們來說是「正常」的事。事實上,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貪婪」,他們不會產生無止盡的欲望,因為依循著大自然的規則,他們擁有永不匱乏的資源,只要不趕盡殺絕,草原上總有生生不息的鹿群,只要播種耕種,粟米在秋天就是可以收成。他們不需要「要得更多」,大自然可以供給他們一切,數百年來皆如此。

         當然,平埔族人得以維持這樣的生活形態,一部份原因應該是來自於他們在人口控制上的努力,女巫不准社裡的女性在三十歲前生產,三十歲前懷孕一律強迫墮胎,我相信由於有著這樣的人口控制,平埔族人才能以這樣的生活方式,持續數百年之久。



物欲的衝擊

        和西拉雅人原初社會的無欲無求相比,荷蘭人帶給平埔族原住民的影響,其實遠大於我們過去的理解。我們以為荷蘭人只是搶了原住民的土地、把漢人大批大批送進來、將天主教傳入部落等等,在文化上最大的衝擊,卻是讓原住民從此認識到了「貧窮」與「匱乏」。換個角度說,即是讓人逐漸變得貪婪了。

         事實上,這樣的貪婪,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現代人受大環境所創造出來的「需求」所影響,我們其實是照著「別人希望我們想要」的進行消費,這當然就是所謂消費社會的行銷奇觀。但是在王家祥書中,我們可以目睹了西拉雅人被「消費社會化」的過程。當鹿皮可以換取那麼多稀奇古怪、五花八門的新玩意兒時,平埔族人只有順從著這被開啟的物欲,瘋狂獵鹿。花布與瑠璃珠,甚至是煮飯用的大鐵鍋,對西拉雅人來說,並非是生活上的必需品,誠然,這些物件器皿之精美,超過西拉雅人生平所見,而且有的也確實能帶給他們生活上極大的便利,以「現代化」的眼光來看,這是一種「進步」,但對王家祥筆下的原始部落社會來說,卻是一種傷害。王家祥提供了我們一個不同的思考方向:這樣的改變,真的是他們想(需)要的嗎?是他們能自由決定的嗎?

        荷蘭人一手握著火槍,一手提著珠寶,在這樣的棍子與胡蘿蔔之下,大多數的平埔族都乖乖就範了,獵人們不再依時序而獵鹿,過去數百年不見匱乏的鹿場,在短短幾年內便遭破壞殆盡。台灣平埔族和同一時間點的南美印地安人,或非洲人一樣,在經歷外來殖民者的文化衝擊之後,原有的文化和居地,都難以倖存,只能選擇留下被同化,或是往更深山裡躲藏逃避了。



另一種想像

        王家祥試著提出的另一種顛覆性想像,正是我們對所謂「需要」和「貧乏」的想像。西拉雅人在遭遇荷蘭人之後,他們的確因為貿易的關係,讓鹿皮成了炙手可熱的商品,而不再只是冬天的皮襖,他們得到了不能想像的財富,或者以現在的觀點來看,他們得到了「進步」。但是結果呢?西拉雅人並沒有因為從石斧骨箭進步到鋼刀鐵箭,而生活變得比以前更好。過去我們以為,台灣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維持在刀耕火種,半游獵半採集下,大概只比新石器時代人類好一點,所以他們的生活是「貧乏」的,是「需要」進步的。但是王家祥正要告訴我們,這樣的想像是錯誤的,所謂的「貧乏」不僅是我們對他們的誤解,更是當初的現代商業邏輯入侵原始社會後,人為製造出來的。並且隨之而來的,正是因「貧乏」而起的「需要」,這當然又是另一個人造產物。簡言之,當初生活在台灣西南角的這群人,雖然謀生方式非常原始而簡單,卻是過著不知貧窮困乏的日子,這不就是富足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三年三度的日本行─第11天(金森紅磚倉庫群 + Hot Seicomart + Hakodate Beer)

這趟旅行在北海道的部份已到了尾聲,下午就要搭飛機回大阪,也因此博士生將原本要去的五陵郭取消,改成閒晃旅館附近的金森紅磚倉庫群,順便去 Seicomart 吃吃喝喝,在北海道的最後一天,一定要把握最後機會去支持一下在地經濟。 金森紅磚倉庫群是 19 世紀函館開港之後沒多久,一個名叫渡邊熊四郎的 24 歲年輕人所開創的倉儲事業,後來他還發展到雜貨進口與船具銷售等多項其他業務,成為函館四天王之一(好霸氣的名號)。不過原建於 1863 年的倉庫發生過大火,現在的紅磚倉庫群是 1909 年重新修建而成的。 現在的紅磚倉庫群裡面,開著各式餐廳、咖啡廳、商店。我們今天特地來找起司蛋糕吃,據博士生說這裡有一家正是她的目標。 這是博士生點的巧克力起司蛋糕 這是她幫我點的草莓起司,我們一致認為草莓的比較好吃。 倉庫群其實不是我們的重點,只是我們前往 Hot Seicomart 順便經過逛逛。其實我們愛去 Seicomart 當然不只是支持北海道在地經濟,他們自有品牌賣的東西好吃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個人推薦他們的 White Sour 氣泡酒、橘子果凍與葡萄果凍)。而且 Hot Seicomart 比起一般的 Seicomart,可以買到簡單的串燒和串燒便當,等於是附有小型餐廳的便利商店。 這樣的串燒 + 啤酒實在是夏天的一大享受,而且不需要到居酒屋啊。 Hot Seicomart 之後,我提議去之前搭公車時,偶然看到的一家函館在地酒廠,熱愛酒廠的我們兩個當然就去一探究竟。這酒廠也是將現釀啤酒與餐廳結合經營,而且啤酒種類有四種,以這類地方型酒廠來說算是多樣,但實在不合我的口味,通通都是偏苦、偏重的啤酒口感,我還是比較喜歡清清淡淡的啤酒。 閒晃到此,我們也差不多該到機場了。在函館機場我們還吃了碗拉麵(來北海道這幾天,只有第一天吃了味之時計台,以及最後一天吃了這家,算是有始有終),這家的拉麵只能說中規中矩,麵體不錯吃,號稱是店家自製的麵;而我們點的鹽味湯頭就很妙了,吃起來竟然很像統一肉燥米粉的湯!也不是不好吃,只是因為味道太像而讓我們少了新鮮感。不過配料的帆立貝、蝦(這隻蝦還帶有蝦卵)和海帶都相當好吃,只能說如果我們點其他湯頭,不要讓我們覺得很像統一肉燥米粉

2019秋──築地生蠔專門店──地下之粹

這間位於築地場外市場外圍地下室的小店,也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店。這是一家以日本生蠔為主的專門店,而會想找這樣的生蠔專門店也是因為在美國我們吃過華盛頓 DC 海鮮市場、佛州墨西哥海灘市、德州休士頓和路易士安納州紐奧良等地的生蠔之後,想嘗試看看日本的專門店到底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生蠔。 就像前篇介紹的清酒吧 know by moto 一樣,這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但我們一試成主顧,接下來好幾天都一直去品嘗不同產地、不同口味的生蠔。 在這裡吃的生蠔雖然比美國貴很多,但在各方面也都顯示出價格差異所應有的品質提升。這裡的生蠔從日幣三百多到六百多都有,換算成美金的話就是大概是兩塊多到五、六塊美金,相比美國生蠔酒吧 happy hour 的 0.5/1 或 0.75/1 的價格,當然是貴了不少。但在這裡吃的生蠔,每一顆都處理得乾乾淨淨,不像在美國吃生蠔,即使在稍微高級的海鮮餐廳也一樣,不曾把砂土沖洗乾淨。而且每一顆該肥的肥、該鮮的鮮,甚至出現比應有規格小的生蠔時,店家會直接再開一顆補上。在美國吃生蠔完全就是吃粗飽的,以我們先前在休士頓或紐奧良的經驗來說,不吃個十幾、二十甚至三十顆是不會過癮的。但在地下之粹,每顆生蠔都像是萬中選一的菁英,說實在吃個三、四顆頂多五、六顆也就滿足了。而且不單單只是滿足於吃生蠔,而是在這幾顆之間,就能吃到各種口感、口味的生蠔。 這真的是一家非常值得推薦的店,即使築地市場已經搬走了,但築地仍存在很厲害的店啊!

201806──日本東北北海道──函館競馬場、金森紅磚倉庫群

以前在東京玩,尤其是博士生需要去圖書館而我自己一個人趴趴走時,就很想去競馬場看看,體驗一下氣氛,不過因為東京競馬場比較遠,到現在也還是沒有去過,沒想到這次在函館,意外發現競馬場離市區不遠,搭乘路面電車可以直達,連換車都不用,而且賽馬只會安排在周末,就這麼剛好我們規劃周末到函館,於是臨時將競馬場排入行程。 不過中午依照行程還是先去函館朝市逛逛,上次來函館沒經驗,過了中午才到朝市逛,店攤早就收掉大半,完全沒有逛市場的感覺。 這次來到朝市剛好是正中午,再加上禮拜天,人潮頗為可觀,不過又不會像築地那麼誇張,這樣逛起來剛剛好。不過我們的目標是「 うに むらかみ 函館本店 」,這是一家海膽專賣店,在 tabelog 上有 3.73 的高分評價。 我們食量不大,只點了小碗的,而且我們這個雙色丼原本是要海膽加帆立貝的,但翻譯官博士生說錯了,變成海膽加鮭魚子。 這個烏賊生魚片似乎是函館特產,幾乎每一家居酒屋、壽司店、海鮮餐廳都會有。 這家的海膽真的非常好吃,沒有明礬味也沒有腥味,只有淡淡的甜味,已經默默把這家列入以後來函館必吃的店了。 午餐後搭上路面電車前往函館競馬場。 從函館車站到競馬場大約二十多分鐘,相比東京那種大都市的移動時間,函館實在很輕鬆。 在函館這樣的小城市竟然有如此壯觀的競馬場。 無指定座位門票一人一百日幣。 進入場館之後我被人潮給嚇到了,根據維基百科,函館只有二十六萬多的 人口,但這裡應該至少有三萬人吧,雖然說可能有不少是附近行政區的人來看賽馬,但還是多得誇張啊。 競馬場除了場中被賽道圍繞起來的區塊設有兒童遊樂區(太遠沒拍清楚)之外,還有女性休憩區。 這樣的規劃大概是希望賭客可以放心地去賭,家眷可以好好休閒。不過其實我也看到不少女性賭客,而且是各年齡層都有。 另一個有趣的觀察是,在競馬場裡比較看不到日本人平常的溫良,在馬票票券機前是沒有所謂的排隊,大概是賭客們分秒必爭,看到空機位基本上走過去就對了。不過其實買馬票超級方便,先畫好卡(就像考聯考一樣的答案卡),走到票券機,投入錢,插入畫好的紙卡,拿馬票(有需要找零的話記得要按「精算」鈕)。 這就是票券機。 賭馬的玩法非常多種:單勝、複勝、枠連、馬連、馬單、Wild、3連複、3連單等等,詳細規則可以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