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各方面來說,今天都是待在京都這三天的重頭戲。以運動量來說,大約兩個小時的 2.5 公里山路健行應該是我和博士生近幾年的日本行之中,最操的一次,就連在美國時,博士生都只去過一次健行(明明我們住在山區,健行地點超多);在食物方面,我們午餐在貴船吃川床湯豆腐懷石料理,應該是這三天中最貴的一餐(雖然之前在南禪寺吃的湯豆腐懷石料理還是最貴的)。
在前往鞍馬山的電車上,第一次見識到日本人也有「另一面」。在轉乘叡山電時,排在我們前後的都是日本歐巴桑,而剛好那一班來的是觀賞列車(其實只是窗戶較大椅子可以轉向側面),結果門一開,兩位歐巴桑左一拐子右一拐子就變成前兩名衝上車的人,這兩位還不是最厲害的,有一個歐吉桑從另一個車廂快跑衝進我們車廂(這到底是有多值得啊),然後我們這節車廂的觀覽位就全都淪陷了。之後,我看沿途的景色,其實根本沒必要這麼拼命(就算真的很漂亮這樣也是不對的啊),只能說樹大終究仍有枯枝啊。
以上是個小插曲,回到我們的鞍馬健行。其實我是很不愛走路的人,再加上這次來日本我穿的是沒鞋帶的休閒鞋,包覆性比較差,不利於走遠走久。原本博士生告訴我去鞍馬山只要先小走一段,就可以搭纜車,然後再走一段就到山上的鞍馬寺,之後的路就是下坡。信以為真的我就這樣和博士生搭著電車來到鞍馬山。哪知,代誌毋是憨人想ㄟ架膩甘單,到了鞍馬山才發現纜車維修中,但為了不減博士生遊興,只好硬著頭皮和她一起開始這趟健行,更慘的是爬上鞍馬寺才發現,還得再爬個 800 公尺山路才開始下坡,而且其實那段下坡路更加陡險,一點都不輕鬆,不過走到這邊早已沒有心思後悔,一心一意只想平安走完全程。
這段健行讓我比較了台灣、日本和美國的健行規劃,大致上來說,美國的健行步道是最不人工的,通常全程幾乎不見任何人工設施,沒有椅子、護欄、石階、垃圾筒等等,而日本則最乾淨,走完全程我沒看見任何垃圾,別說飲料瓶罐,連一個菸蒂都沒有(這可能和他們都會隨身攜帶菸盒有關),而台灣就....那樣,有經歷過的就知道比較之下是什麼樣子。
艱苦的爬山之後,是可貴(各種意義的貴)的川床料理,根據博士生的介紹,這是京都人的消署料理,但重點不是吃什麼,而是在哪兒吃。川床料理是指在河流上吃懷石料理,他們在河上搭起棚架,底下流過沁涼的河水讓周遭的溫度降了至少三、四度,再加上遮陽的蓆棚,在這個還不算太熱的五月,博士生吃完還得穿起外套呢!
我們今天吃的是湯豆腐懷石料理,同樣是湯豆腐,比起在南禪寺吃的便宜,但用料和美味程度也稍差一些。
這就是所謂的川床啊!我們真的在一條小圳上。其實在京都鴨川旁也有川床料理,但離底下的圳河大概還有一層樓高,消暑效果當然差了許多。
餐後,稍稍恢復體力的我們,去了這個景點的最後一個地方:貴船神社。據博士生說,這是日本神社都會有的繪馬的源起地。當年為了祈雨但又不想真的殺馬(因為馬很稀有貴重),所以就有了繪馬。
雖然這次去貴船並沒有體驗最有名的流水麵,但留點缺憾以後才有理由可以再來,就像我們這次還是沒去成嵐山一樣(哈哈,其實像是京都車站 11 樓的餐廳夜景很不錯但也沒機會去一樣)。
明天就要前進北海道了,在離開京都前,我們的晚餐就以車站的拉麵小路作結。上次吃過的富山拉麵還存活在拉麵小路(果然我的評價沒有背離大眾口味),但這次想吃個不一樣的,所以就選了坂內喜多方拉麵。
在台北唯一吃過的喜多方拉麵是在林森北路、長安東路口附近的美濃屋,喜多方的特色算是口味比較清淡,和大多數人喜愛的濃重的豚骨湯頭大為不同。我這次點的是蔥拉麵以及加點的半熟蛋,它的蔥是加了一點點辣油炒過的,而不是單純的切碎青蔥,讓原本清淡的喜多方拉麵變得較有變化(但也違反我的期待)。不過這家的麵絕對是優等麵體,彈性和口感都是我在這幾天吃的拉麵當中最好的。
經過這樣愉悅(但又疲憊)的一天,晚上入住關西機場旅館,明天上午就要出發北海道囉!
在前往鞍馬山的電車上,第一次見識到日本人也有「另一面」。在轉乘叡山電時,排在我們前後的都是日本歐巴桑,而剛好那一班來的是觀賞列車(其實只是窗戶較大椅子可以轉向側面),結果門一開,兩位歐巴桑左一拐子右一拐子就變成前兩名衝上車的人,這兩位還不是最厲害的,有一個歐吉桑從另一個車廂快跑衝進我們車廂(這到底是有多值得啊),然後我們這節車廂的觀覽位就全都淪陷了。之後,我看沿途的景色,其實根本沒必要這麼拼命(就算真的很漂亮這樣也是不對的啊),只能說樹大終究仍有枯枝啊。
以上是個小插曲,回到我們的鞍馬健行。其實我是很不愛走路的人,再加上這次來日本我穿的是沒鞋帶的休閒鞋,包覆性比較差,不利於走遠走久。原本博士生告訴我去鞍馬山只要先小走一段,就可以搭纜車,然後再走一段就到山上的鞍馬寺,之後的路就是下坡。信以為真的我就這樣和博士生搭著電車來到鞍馬山。哪知,代誌毋是憨人想ㄟ架膩甘單,到了鞍馬山才發現纜車維修中,但為了不減博士生遊興,只好硬著頭皮和她一起開始這趟健行,更慘的是爬上鞍馬寺才發現,還得再爬個 800 公尺山路才開始下坡,而且其實那段下坡路更加陡險,一點都不輕鬆,不過走到這邊早已沒有心思後悔,一心一意只想平安走完全程。
這些照片都是剛開始爬山時拍的,大約走了三分之一之後我就再也沒心思拍照了。
這段健行讓我比較了台灣、日本和美國的健行規劃,大致上來說,美國的健行步道是最不人工的,通常全程幾乎不見任何人工設施,沒有椅子、護欄、石階、垃圾筒等等,而日本則最乾淨,走完全程我沒看見任何垃圾,別說飲料瓶罐,連一個菸蒂都沒有(這可能和他們都會隨身攜帶菸盒有關),而台灣就....那樣,有經歷過的就知道比較之下是什麼樣子。
艱苦的爬山之後,是可貴(各種意義的貴)的川床料理,根據博士生的介紹,這是京都人的消署料理,但重點不是吃什麼,而是在哪兒吃。川床料理是指在河流上吃懷石料理,他們在河上搭起棚架,底下流過沁涼的河水讓周遭的溫度降了至少三、四度,再加上遮陽的蓆棚,在這個還不算太熱的五月,博士生吃完還得穿起外套呢!
我們今天吃的是湯豆腐懷石料理,同樣是湯豆腐,比起在南禪寺吃的便宜,但用料和美味程度也稍差一些。
這就是所謂的川床啊!我們真的在一條小圳上。其實在京都鴨川旁也有川床料理,但離底下的圳河大概還有一層樓高,消暑效果當然差了許多。
餐後,稍稍恢復體力的我們,去了這個景點的最後一個地方:貴船神社。據博士生說,這是日本神社都會有的繪馬的源起地。當年為了祈雨但又不想真的殺馬(因為馬很稀有貴重),所以就有了繪馬。
這是貴船神社的水占,買一張空白的水占紙,放在水上就會漸漸浮現占卜文字 。
雖然這次去貴船並沒有體驗最有名的流水麵,但留點缺憾以後才有理由可以再來,就像我們這次還是沒去成嵐山一樣(哈哈,其實像是京都車站 11 樓的餐廳夜景很不錯但也沒機會去一樣)。
明天就要前進北海道了,在離開京都前,我們的晚餐就以車站的拉麵小路作結。上次吃過的富山拉麵還存活在拉麵小路(果然我的評價沒有背離大眾口味),但這次想吃個不一樣的,所以就選了坂內喜多方拉麵。
在台北唯一吃過的喜多方拉麵是在林森北路、長安東路口附近的美濃屋,喜多方的特色算是口味比較清淡,和大多數人喜愛的濃重的豚骨湯頭大為不同。我這次點的是蔥拉麵以及加點的半熟蛋,它的蔥是加了一點點辣油炒過的,而不是單純的切碎青蔥,讓原本清淡的喜多方拉麵變得較有變化(但也違反我的期待)。不過這家的麵絕對是優等麵體,彈性和口感都是我在這幾天吃的拉麵當中最好的。
經過這樣愉悅(但又疲憊)的一天,晚上入住關西機場旅館,明天上午就要出發北海道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