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三年三度的日本行─第3天(鞍馬山健行 + 川床料理 + 貴船神社 + 拉麵小路)

就各方面來說,今天都是待在京都這三天的重頭戲。以運動量來說,大約兩個小時的 2.5 公里山路健行應該是我和博士生近幾年的日本行之中,最操的一次,就連在美國時,博士生都只去過一次健行(明明我們住在山區,健行地點超多);在食物方面,我們午餐在貴船吃川床湯豆腐懷石料理,應該是這三天中最貴的一餐(雖然之前在南禪寺吃的湯豆腐懷石料理還是最貴的)。

在前往鞍馬山的電車上,第一次見識到日本人也有「另一面」。在轉乘叡山電時,排在我們前後的都是日本歐巴桑,而剛好那一班來的是觀賞列車(其實只是窗戶較大椅子可以轉向側面),結果門一開,兩位歐巴桑左一拐子右一拐子就變成前兩名衝上車的人,這兩位還不是最厲害的,有一個歐吉桑從另一個車廂快跑衝進我們車廂(這到底是有多值得啊),然後我們這節車廂的觀覽位就全都淪陷了。之後,我看沿途的景色,其實根本沒必要這麼拼命(就算真的很漂亮這樣也是不對的啊),只能說樹大終究仍有枯枝啊。

以上是個小插曲,回到我們的鞍馬健行。其實我是很不愛走路的人,再加上這次來日本我穿的是沒鞋帶的休閒鞋,包覆性比較差,不利於走遠走久。原本博士生告訴我去鞍馬山只要先小走一段,就可以搭纜車,然後再走一段就到山上的鞍馬寺,之後的路就是下坡。信以為真的我就這樣和博士生搭著電車來到鞍馬山。哪知,代誌毋是憨人想ㄟ架膩甘單,到了鞍馬山才發現纜車維修中,但為了不減博士生遊興,只好硬著頭皮和她一起開始這趟健行,更慘的是爬上鞍馬寺才發現,還得再爬個 800 公尺山路才開始下坡,而且其實那段下坡路更加陡險,一點都不輕鬆,不過走到這邊早已沒有心思後悔,一心一意只想平安走完全程。





這些照片都是剛開始爬山時拍的,大約走了三分之一之後我就再也沒心思拍照了。 

這段健行讓我比較了台灣、日本和美國的健行規劃,大致上來說,美國的健行步道是最不人工的,通常全程幾乎不見任何人工設施,沒有椅子、護欄、石階、垃圾筒等等,而日本則最乾淨,走完全程我沒看見任何垃圾,別說飲料瓶罐,連一個菸蒂都沒有(這可能和他們都會隨身攜帶菸盒有關),而台灣就....那樣,有經歷過的就知道比較之下是什麼樣子。

艱苦的爬山之後,是可貴(各種意義的貴)的川床料理,根據博士生的介紹,這是京都人的消署料理,但重點不是吃什麼,而是在哪兒吃。川床料理是指在河流上吃懷石料理,他們在河上搭起棚架,底下流過沁涼的河水讓周遭的溫度降了至少三、四度,再加上遮陽的蓆棚,在這個還不算太熱的五月,博士生吃完還得穿起外套呢!


我們今天吃的是湯豆腐懷石料理,同樣是湯豆腐,比起在南禪寺吃的便宜,但用料和美味程度也稍差一些。


這就是所謂的川床啊!我們真的在一條小圳上。其實在京都鴨川旁也有川床料理,但離底下的圳河大概還有一層樓高,消暑效果當然差了許多。

餐後,稍稍恢復體力的我們,去了這個景點的最後一個地方:貴船神社。據博士生說,這是日本神社都會有的繪馬的源起地。當年為了祈雨但又不想真的殺馬(因為馬很稀有貴重),所以就有了繪馬。




這是貴船神社的水占,買一張空白的水占紙,放在水上就會漸漸浮現占卜文字 。

雖然這次去貴船並沒有體驗最有名的流水麵,但留點缺憾以後才有理由可以再來,就像我們這次還是沒去成嵐山一樣(哈哈,其實像是京都車站 11 樓的餐廳夜景很不錯但也沒機會去一樣)。

明天就要前進北海道了,在離開京都前,我們的晚餐就以車站的拉麵小路作結。上次吃過的富山拉麵還存活在拉麵小路(果然我的評價沒有背離大眾口味),但這次想吃個不一樣的,所以就選了坂內喜多方拉麵。


在台北唯一吃過的喜多方拉麵是在林森北路、長安東路口附近的美濃屋,喜多方的特色算是口味比較清淡,和大多數人喜愛的濃重的豚骨湯頭大為不同。我這次點的是蔥拉麵以及加點的半熟蛋,它的蔥是加了一點點辣油炒過的,而不是單純的切碎青蔥,讓原本清淡的喜多方拉麵變得較有變化(但也違反我的期待)。不過這家的麵絕對是優等麵體,彈性和口感都是我在這幾天吃的拉麵當中最好的。

經過這樣愉悅(但又疲憊)的一天,晚上入住關西機場旅館,明天上午就要出發北海道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908──頭等艙初體驗

這次能搭到日航頭等艙都靠博士生在里程點數上的研究,再加上一點運氣,讓我們買到非常特惠的里程,可以用經濟艙的價格買到頭等艙的享受。 整段航程是台北到東京(商務艙)然後隔夜轉機再從東京到芝加哥(頭等艙)。前面台北東京短航程的就沒什麼好說,直接記錄長程段的頭等艙經驗就好。 頭等艙客人在 check-in 時,有獨立的櫃檯,後續的安檢也有獨立通道,大大減少排隊等候的時間。而在日航的成田機場,頭等艙客人是有另外一間貴賓室。   日航的頭等艙 check-in 櫃檯 頭等艙專屬貴賓室 頭等艙貴賓室非常大(但不想造成其他人反感所以沒有拍照),和稀疏的客人不成比例,更誇張的是裡面有個簡單的壽司吧,雖然只提供兩種握壽司和一種壽司卷,選擇不多但貴賓室裡有現捏壽司也是很厲害了啊! 另外貴賓室也供應小有名氣的 Afuri 柚子拉麵(但忘了拍照QQ),口味吃起來我是覺得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比較小碗,但這樣的份量反而更適合貴賓室。另外有三支清酒與若干支紅白酒,清酒的部份剛好有一支適合搭餐兩支適合單喝,這樣吃吃喝喝一下子就把等待登機的時間打發掉了。 其實一直到真正搭上飛機之前都還有點緊張,畢竟非常期待人生第一次的頭等艙經驗,但因為是里程點數換的,如果班機取消要換別班會很麻煩,所以很怕有什麼意外讓我搭不了機。而這一切害怕期待落空的緊張終於在踏進頭等艙之後消除了。 這樣兩個人的空間寬度大約是三個 ANA 商務艙座位且略長,差別大概就是躺下可以輕鬆翻身。 所謂的秘書椅兼抬腳墊,下面的空間很大可以同時放進登機箱與背包。 電視螢幕超大! 機上提供的耳機與贈送的男性保溼保養組 登機後送上的香檳 座位旁打開是一個很深的置物空間,大約可放進一個公事包,另外還有傳統的娛樂遙控器。 另一個盒子打開可以看到較新的觸控式遙控器。 登機後先送上迎賓香檳,然後空服就會讓頭等艙旅客依序去換成他們提供的休閒睡衣,這套睡衣穿起來保暖又舒服,而且是可以讓旅客帶走的。 機上餐點的部份與 ANA 商務艙類似,都是好幾道小份餐點,但差別就是更加精緻且用料好上許多。舉例來說這次餐點我最愛的海膽高湯凍,那海膽竟然完全沒有明礬味!不可思議啊,可以在飛機上吃到媲美高級壽司店的鹽水海膽。  ...

熱帶俗的溫帶體驗

身為一個亞熱帶海島國家長大的人,來到美國之後是個標準的「熱帶俗」。話說在11月剛入冬沒多久,社區的管理中心還特地發信通知大家,出遠門離家請勿關閉暖氣,以免屋內水管因結冰而爆斷。像這種「冷」知識,他們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而且為了省電省錢,我們一定會關掉的啊。另外像是氣溫驟降會導致汽車胎壓不足也是來了這裡才知道,當時可是頂著攝氏零下17度的要命天氣出門去修車廠檢查啊! 除了不具備溫帶生活常識之外,沒見過幾次雪也是正常的,生平第一次看到飄雪其實也才3年前,在日本的京都,而且是那種小小的雪,溫度也大約零度而已。現在可以用「而已」來形容攝氏零度,但當時卻已經冷到讓我和博士生兩個人從頭抖到腳,還得在藥妝店買內裡鋪綿的手套和腳底暖暖包。而回想去年11月初,有一天晚上驟降到攝氏3度,再加上風大,體感溫度可能也是零度左右,我記得我光走一段從咖啡店到停車場約30秒的路程就讓我受不了,進到車內還直發抖,連打電話給博士生時,講話都還是顫抖的。 沒想到,就在今年1月遇上近20年來的最強寒流開始,一切有了改變。經歷過那場最低溫降到攝氏零下20度的寒流之後,現在遇到-5度以上的氣溫都覺得還過得去,3度以上可以不穿外套,7度以上又出個太陽的話根本就有點熱了! 然後,就在2月的現在,又遇上近年難得一見的大雪,一場下了20多小時的大雪,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博士生還發揮研究精神,每6小時去測量一次積雪高度(其實是擔心第二天不停課而心裡焦急不已 XD)。  這是剛開始下雪後6小時,從屋內拍攝,地面已經開始漸漸積雪,積雪約4吋。 這時是凌晨2點多,已下雪超過12小時,這時的積雪6吋多。 這時是早上8點,積雪已經超過10吋。 過了第二天的下午4點之後終於不再下雪,也漸漸放晴,社區的大草原變成小小滑雪勝地,我和博士生也散步來此湊個熱鬧,雖然我們因為沒有雪板沒有下去參一腳,不過這樣散步看著出來玩耍的人們以及逐漸放晴的天空,倒也有一種經歷了兩個人的「明天過後」之感。 最後就放一張大家在積雪後或多或少會想做的事

2019秋──築地生蠔專門店──地下之粹

這間位於築地場外市場外圍地下室的小店,也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店。這是一家以日本生蠔為主的專門店,而會想找這樣的生蠔專門店也是因為在美國我們吃過華盛頓 DC 海鮮市場、佛州墨西哥海灘市、德州休士頓和路易士安納州紐奧良等地的生蠔之後,想嘗試看看日本的專門店到底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生蠔。 就像前篇介紹的清酒吧 know by moto 一樣,這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但我們一試成主顧,接下來好幾天都一直去品嘗不同產地、不同口味的生蠔。 在這裡吃的生蠔雖然比美國貴很多,但在各方面也都顯示出價格差異所應有的品質提升。這裡的生蠔從日幣三百多到六百多都有,換算成美金的話就是大概是兩塊多到五、六塊美金,相比美國生蠔酒吧 happy hour 的 0.5/1 或 0.75/1 的價格,當然是貴了不少。但在這裡吃的生蠔,每一顆都處理得乾乾淨淨,不像在美國吃生蠔,即使在稍微高級的海鮮餐廳也一樣,不曾把砂土沖洗乾淨。而且每一顆該肥的肥、該鮮的鮮,甚至出現比應有規格小的生蠔時,店家會直接再開一顆補上。在美國吃生蠔完全就是吃粗飽的,以我們先前在休士頓或紐奧良的經驗來說,不吃個十幾、二十甚至三十顆是不會過癮的。但在地下之粹,每顆生蠔都像是萬中選一的菁英,說實在吃個三、四顆頂多五、六顆也就滿足了。而且不單單只是滿足於吃生蠔,而是在這幾顆之間,就能吃到各種口感、口味的生蠔。 這真的是一家非常值得推薦的店,即使築地市場已經搬走了,但築地仍存在很厲害的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