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三年三度的日本行─第5天(北海道舊道廳 + Sapporo 啤酒博物館 + 千歲鶴酒廠 + 冰雪之門螃蟹餐)

在北海道的第二天,今天要開始一個大致上都是「酒」的行程,不過在此之前,先去北海道的舊道廳(道是一個地方行政單位,日本的地方行政單位是都道府縣)走走,那裡離我們住的旅館才兩條街遠,走一下子就到了。

道廳外的林園造景一角 

舊道廳的正面,標準的日本西化後的紅磚式建築,也常在台灣看到,譬如建中與中山女中

舊道廳的裡面已完全紀念館化,展覽內容除了一部份是從北海道歷史博物館借展的展品之外,其他的就是日俄之間北方領土爭議的歷史展覽。可以看到關於庫頁島(日方稱為樺太)的日本開發歷史以及二戰時日俄雙方在庫頁島一些戰場遺物紀錄、展覽,另外還有北方四島的歸還連署。這樣的展覽內容看在我和博士生眼裡實在是右到不行,不過這裡是舊道廳,好像也不會太意外啦。

之後就開始我們的一日「酒」之行程,首先我們搭公車去 Sapporo 啤酒博物館,這是我繼 Yebisu 和前天參觀的町家麥酒之外的第三個參觀的啤酒博物館,在各方面來說都是最好的一個。就如我和博士生也都認為月桂冠的博物館最好一樣,Sapporo 啤酒博物館留存有最多的「歷史文物」,像是舊瓶、過去的海報,以及舊商標等等,而且將酒廠的過去歷史轉變與大時代扣連解說,讓我們能有很立體的歷史想像。Sapporo 最早並不叫 Sapporo,而是「開拓使麥酒」,那時還是公營的酒廠,由從德國學習釀酒技術的釀酒師中川清兵衛指導釀酒(當時日本的啤酒釀酒師都從德國學習,這也是為什麼日本啤酒大多是 Lager)。後來與大阪麥酒(Asahi 的前身)、日本麥酒(Yebisu 的前身)合併為大日本麥酒,直到二戰後才又分開並改名為現在的 Sapporo。

這是門口,拍個照留念一下 

 開始舊酒標連發,有的設計頗有質感







進入罐裝啤酒時代,印象中第一個 Sapporo 罐裝啤酒出現是 1959 年 

這些是瓶蓋們

 很有創意地用可愛的方式呈現釀酒過程




參觀完之後,當然就是試飲啦!


左、中、右分別是「黑標」、「Classic 北海道限定」、「開拓使啤酒」,其中黑標是日本其他地方也買得到的啤酒,而 Classic 北海道限定啤酒則是只能在北海道買到,而開拓使啤酒則是博物館限定。雖然稀有度不代表品質,不過稀有的開拓使啤酒的確帶有獨特的香味,然而整體來說這三款啤酒都很好喝,像我昨天買回來自己喝的北海道限定啤酒中就有 Classic。

逛完啤酒博物館,午餐就在附近的 Sapporo 啤酒公園解決,這一區塊應該也是過去的 Sapporo 舊廠房改裝,我們吃的是成吉思汗鍋(其實就是一種燒肉)。雖然名為成吉思汗鍋,但其實和成吉思汗無關,而且我個人看還更像韓式的銅盤烤肉。




這是一家 2900 日元可以吃到飽的餐廳,甚至如果花 3900 日元的話還可以啤酒無限喝,但我和博士生實在沒什麼戰鬥力,就選了吃到飽再另點一杯啤酒而已。午餐之後我們又是另一個與酒有關的行程:千歲鶴酒廠。


千歲鶴酒廠在旅遊指南、網路,甚至自家招牌上都寫著博物館,但實際走一趟才發現,根本沒有可參觀的內容,根本只是個可試飲的專賣門市。雖然如此,我們發現在門市旁,就是工廠,好像是個現在仍有在運作的酒廠,可惜不能參觀。而且在我們試喝過幾支大吟釀之後,還是乖乖掏錢買了其中一支限量款的大吟釀,只能說東西夠好,即使掛羊頭賣狗肉還是有人買帳。行程走到這邊,我和博士生已經喝了一下午的酒,雖然量都不多,但其實整個下午我們都維持在一個淡淡的、輕飄飄的感覺,我們都常看到彼此有點放空的眼神,這種經驗實在很妙。

最後,晚餐是博士生期待已久的螃蟹餐。過去因為我不愛吃螃蟹(其實是因為懶),所以幾次來日本都沒有吃到螃蟹,這次基於博士生開心才是重點的原則,我們排入了這個行程,也是連續五天拉麵之後,第一天沒有拉麵!

對我們來說這餐比較像是在吃氣氛的,兩人在一個包廂裡吃著每一道都很精緻但份量極少的料理,不過反正午餐已經是吃到飽的燒肉,晚餐吃這種的反而還比較輕鬆,只能說博士生的行程安排拿捏恰到好處。




據博士生的說法,這份炭烤蟹肉是最好吃的。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1908──頭等艙初體驗

這次能搭到日航頭等艙都靠博士生在里程點數上的研究,再加上一點運氣,讓我們買到非常特惠的里程,可以用經濟艙的價格買到頭等艙的享受。 整段航程是台北到東京(商務艙)然後隔夜轉機再從東京到芝加哥(頭等艙)。前面台北東京短航程的就沒什麼好說,直接記錄長程段的頭等艙經驗就好。 頭等艙客人在 check-in 時,有獨立的櫃檯,後續的安檢也有獨立通道,大大減少排隊等候的時間。而在日航的成田機場,頭等艙客人是有另外一間貴賓室。   日航的頭等艙 check-in 櫃檯 頭等艙專屬貴賓室 頭等艙貴賓室非常大(但不想造成其他人反感所以沒有拍照),和稀疏的客人不成比例,更誇張的是裡面有個簡單的壽司吧,雖然只提供兩種握壽司和一種壽司卷,選擇不多但貴賓室裡有現捏壽司也是很厲害了啊! 另外貴賓室也供應小有名氣的 Afuri 柚子拉麵(但忘了拍照QQ),口味吃起來我是覺得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比較小碗,但這樣的份量反而更適合貴賓室。另外有三支清酒與若干支紅白酒,清酒的部份剛好有一支適合搭餐兩支適合單喝,這樣吃吃喝喝一下子就把等待登機的時間打發掉了。 其實一直到真正搭上飛機之前都還有點緊張,畢竟非常期待人生第一次的頭等艙經驗,但因為是里程點數換的,如果班機取消要換別班會很麻煩,所以很怕有什麼意外讓我搭不了機。而這一切害怕期待落空的緊張終於在踏進頭等艙之後消除了。 這樣兩個人的空間寬度大約是三個 ANA 商務艙座位且略長,差別大概就是躺下可以輕鬆翻身。 所謂的秘書椅兼抬腳墊,下面的空間很大可以同時放進登機箱與背包。 電視螢幕超大! 機上提供的耳機與贈送的男性保溼保養組 登機後送上的香檳 座位旁打開是一個很深的置物空間,大約可放進一個公事包,另外還有傳統的娛樂遙控器。 另一個盒子打開可以看到較新的觸控式遙控器。 登機後先送上迎賓香檳,然後空服就會讓頭等艙旅客依序去換成他們提供的休閒睡衣,這套睡衣穿起來保暖又舒服,而且是可以讓旅客帶走的。 機上餐點的部份與 ANA 商務艙類似,都是好幾道小份餐點,但差別就是更加精緻且用料好上許多。舉例來說這次餐點我最愛的海膽高湯凍,那海膽竟然完全沒有明礬味!不可思議啊,可以在飛機上吃到媲美高級壽司店的鹽水海膽。  ...

熱帶俗的溫帶體驗

身為一個亞熱帶海島國家長大的人,來到美國之後是個標準的「熱帶俗」。話說在11月剛入冬沒多久,社區的管理中心還特地發信通知大家,出遠門離家請勿關閉暖氣,以免屋內水管因結冰而爆斷。像這種「冷」知識,他們不說我還真的不知道,而且為了省電省錢,我們一定會關掉的啊。另外像是氣溫驟降會導致汽車胎壓不足也是來了這裡才知道,當時可是頂著攝氏零下17度的要命天氣出門去修車廠檢查啊! 除了不具備溫帶生活常識之外,沒見過幾次雪也是正常的,生平第一次看到飄雪其實也才3年前,在日本的京都,而且是那種小小的雪,溫度也大約零度而已。現在可以用「而已」來形容攝氏零度,但當時卻已經冷到讓我和博士生兩個人從頭抖到腳,還得在藥妝店買內裡鋪綿的手套和腳底暖暖包。而回想去年11月初,有一天晚上驟降到攝氏3度,再加上風大,體感溫度可能也是零度左右,我記得我光走一段從咖啡店到停車場約30秒的路程就讓我受不了,進到車內還直發抖,連打電話給博士生時,講話都還是顫抖的。 沒想到,就在今年1月遇上近20年來的最強寒流開始,一切有了改變。經歷過那場最低溫降到攝氏零下20度的寒流之後,現在遇到-5度以上的氣溫都覺得還過得去,3度以上可以不穿外套,7度以上又出個太陽的話根本就有點熱了! 然後,就在2月的現在,又遇上近年難得一見的大雪,一場下了20多小時的大雪,真的讓我們大開眼界,博士生還發揮研究精神,每6小時去測量一次積雪高度(其實是擔心第二天不停課而心裡焦急不已 XD)。  這是剛開始下雪後6小時,從屋內拍攝,地面已經開始漸漸積雪,積雪約4吋。 這時是凌晨2點多,已下雪超過12小時,這時的積雪6吋多。 這時是早上8點,積雪已經超過10吋。 過了第二天的下午4點之後終於不再下雪,也漸漸放晴,社區的大草原變成小小滑雪勝地,我和博士生也散步來此湊個熱鬧,雖然我們因為沒有雪板沒有下去參一腳,不過這樣散步看著出來玩耍的人們以及逐漸放晴的天空,倒也有一種經歷了兩個人的「明天過後」之感。 最後就放一張大家在積雪後或多或少會想做的事

2019秋──築地生蠔專門店──地下之粹

這間位於築地場外市場外圍地下室的小店,也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店。這是一家以日本生蠔為主的專門店,而會想找這樣的生蠔專門店也是因為在美國我們吃過華盛頓 DC 海鮮市場、佛州墨西哥海灘市、德州休士頓和路易士安納州紐奧良等地的生蠔之後,想嘗試看看日本的專門店到底可以提供什麼樣的生蠔。 就像前篇介紹的清酒吧 know by moto 一樣,這是博士生在網路上找到的,但我們一試成主顧,接下來好幾天都一直去品嘗不同產地、不同口味的生蠔。 在這裡吃的生蠔雖然比美國貴很多,但在各方面也都顯示出價格差異所應有的品質提升。這裡的生蠔從日幣三百多到六百多都有,換算成美金的話就是大概是兩塊多到五、六塊美金,相比美國生蠔酒吧 happy hour 的 0.5/1 或 0.75/1 的價格,當然是貴了不少。但在這裡吃的生蠔,每一顆都處理得乾乾淨淨,不像在美國吃生蠔,即使在稍微高級的海鮮餐廳也一樣,不曾把砂土沖洗乾淨。而且每一顆該肥的肥、該鮮的鮮,甚至出現比應有規格小的生蠔時,店家會直接再開一顆補上。在美國吃生蠔完全就是吃粗飽的,以我們先前在休士頓或紐奧良的經驗來說,不吃個十幾、二十甚至三十顆是不會過癮的。但在地下之粹,每顆生蠔都像是萬中選一的菁英,說實在吃個三、四顆頂多五、六顆也就滿足了。而且不單單只是滿足於吃生蠔,而是在這幾顆之間,就能吃到各種口感、口味的生蠔。 這真的是一家非常值得推薦的店,即使築地市場已經搬走了,但築地仍存在很厲害的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