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2018春末東京遊──DC→法蘭克福→伊豆修善寺Marriott

照例(最近5年的例),我們又為暑假回台安排了日本之旅作為開場暖身。不過這次比較特別,待在日本的時間約三周,但大致上會分成三部份。第一周會有五天和朋友一起同遊東京;第二周我爸媽和我妹會來日本與我們會合,然後同遊輕井澤五天;最後一周則是博士生的研究工作時間,將會和去年一樣,她去國會圖書館我自己到處玩。

然而這次我們還進行了一個新嘗試,為了省錢,博士生安排的航線是先搭漢莎航空(Lufthansa)到法蘭克福轉機,再搭 ANA 到日本羽田。不過就結果來說,這個新路線不怎麼優。

首先,漢莎的行李規定比較小氣,一人一件 18 公斤的託運行李,第二段航程的 ANA 可是一人兩件!我們原本希望可以帶兩件回去就好,可惜最後行李整理下來還是必須多花兩百鎂買第三件行李(幸好就算扣掉這兩百鎂還是有省啦)。再者,漢莎給我們的感覺和聯航差不多,座位超窄、飛機又舊又髒、服務態度不太優,當然我們只搭這一次,可能是運氣不好。唯一值得稱讚的是食物意外不錯吃(當然也可能只是運氣好)。

不過最糟的還是法蘭克福機場那史詩級災難等級的動線規劃。同一航廈不同登機門竟然走完全不同的路線、使用完全不同的安檢站,而且兩者之間的差距是走路超過 20 分鐘的距離(還不算排隊通過安檢大概需要一小時)。但轉機乘客在航班表資訊上卻只能知道航廈而不知登機門,看看這要乘客們如何是好呢!?

所幸經過這一切「磨難」之後還是抵達了東京羽田。只是原本設想可以先在機場的 shower room 梳洗一番,卻發現需要排隊超過兩小時,於是放棄只能直接前往我們預計拿來調整時差用的伊豆修善寺 Marriott 飯店。

其實會選擇跑到一個車程兩小時遠的地方調時差,是因為我們飛機抵達東京的時間是早上六點半!然而經歷近 24 小時的飛行加轉機折磨之後,這麼早的時間無論如何都很難有效利用去等到下午三點的飯店 check in 時間,因此博士生就想:那不如把時間拿來交通吧!

出了關、領了行李,再加上租個 wifi 機、買車票和便當等等雜事的時間,我們在九點搭上前往伊豆修善寺站的火車。

這是我買的早餐便當,非常不習慣吃冷菜飯的我,果然吃完後還是對日式便當沒啥好感,對我來說僅是充饑的不得已選項。 

這是博士生的便當。她的便當其實是可以加熱食用的,但可能因為搭飛機沒睡飽的關係,她和店員溝通不良讓她以為這個便當要冷著吃,結果她就也吃了個冷便當。

經過兩小時車程後,我們抵達了伊豆修善寺站,是個可愛的終點站。因為算是觀光景點的關係,車站旁就有個地方特產展售小店,並附有兩攤小吃。雖然東西據博士生所說,就是普普通通,但價格便宜且物有所值的冷熱蕎麥麵,搭配著伊豆修善寺附近特產的現磨 wasabi,難怪這個小小特產小店成為附近居民與上班族重要的午餐據點。

而我雖然不餓但也買了當地釀造的啤酒來嘗嘗鮮,這家 Baird Beer 曾經登上日本的美食節目,我們因此對它有了印象。這次來到伊豆如此容易地就品嘗到其中三種啤酒。

這款名為 Wabi-Sabi Japan Pale Ale 的啤酒略像我在美國所喝的 IPA 啤酒,有比較強的啤酒花香氣和苦味。 

這款是 Shuzenji Heritage Helles,屬於 Lager 啤酒的一種。喝起來就如習慣的啤酒般順口且不會有多餘的甜味。

另有喝但忘了拍照的是 Shimaguni Stout,有咖啡巧克力味道的它,和我們在美國喝到的 stout 啤酒也是差不多,並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美國人似乎偏愛在秋冬季節喝這種比較濃厚口味的啤酒。

11 點就到的我們,一邊在特產小店喝酒吃麵一邊看著 NBA 西冠第一戰的轉播,很快地把時間消磨掉,終於在 12 點 45 分搭上接駁公車(他們的接駁公車班距很長!)。幸好飯店那邊可以讓我們提早 check in,不然已經超過 24 小時沒洗澡、又沒有好好睡覺的我們,實在既狼狽又難以支撐下去。一進房間,立刻洗澡還刻意享受了一下泡澡,然後雖然為了時差調整,硬是忍耐到下午五點,終於還是睡著直到七點的晚餐時段。

飯店的大廳裝璜實在非常「文青風」,不像一般高級飯店通常會把餐廳與 bar 放在大廳旁邊,伊豆修善寺 Marriott 的大廳只擺著像是咖啡店的簡單桌椅,可供旅客在此閱讀、休息或帶著筆電在此工作。

由於這次入住伊豆修善寺 Marriott 是靠著博士生參加萬豪活動拿到的住宿券,得以享受一泊二食的完整服務,因此晚餐我們也不用特意跑出去覓食就直接在飯店餐廳享用了。

前菜部份是類似沙拉吧吃到飽的「西風和食」料理。說真的意外地好吃,可以吃到融合傳統與西風的日料海鮮 。

這是我的主餐,我點雞腿肉,左邊的現磨 wasabi 是我們最驚豔的體驗,因為我們終於可以吃到自己磨的 wasabi 了。 

博士生點選的主餐是豬排 。

甜點,我個人評價是僅次於前菜的西風和食(也就是說主餐最普通哈哈哈)。

僅住一晚的我們,明天又要回去東京,沒有時間去修善寺附近的景點逛逛有些可惜,這次就當作是探路吧,未來有時間的話應該會好好規劃一個伊豆半島之旅。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Pittsburgh -- 匹茲堡之旅

大約在三個禮拜前,和目前在匹茲堡的Z學長相約,趁著這周的春假,讓我帶著博士生去拜訪順便走走還沒去過的「前鋼鐵之都」─匹茲堡。依規劃除了我們預計在匹茲堡待三天兩夜,另外前後各一晚要在西維吉尼亞州找旅館過夜,才有辦法開完這「黑堡←→匹茲堡」來回約11小時的路程,因此整個行程是個五天四夜的小旅行。 西維吉尼亞大致上就是個好風景好無聊的地方(身為住在黑堡的人都這樣說了,可見多無聊),因此去的時候除了一路欣賞US-19和I-77、79的風景之外,沒什麼特別值得一提的。 我們在周六的中午抵達匹茲堡,第一個行程就先參觀Z學長的學校─匹茲堡大學。匹茲堡大學有個著名的"Nationality Rooms"──許多間有著各國不同文化特色的教室。這些富有各國風格的教室,都是由各國的政府或私人贊助捐款建成,因此不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都有,而且有的國家現在已不復存在了。  立陶宛 羅馬尼亞  中國,是中華民國政府時期建的!但這間是我認為所有教室中蓋得最醜的,有一種中國風大雜燴的感覺。天花板上雕了一條金龍,牆上卻畫著孔子,樑上所寫的中國古名人,有夏禹、周公,竟也有花木蘭,毫無整體感的設計。 希臘;每張椅子的背後都寫有一個哲學家的名字,這個看似是柏拉圖。   蘇格蘭 南斯拉夫  英格蘭  法國  挪威   俄羅斯 捷克斯洛伐克( Czechoslovak),但現已分裂成捷克與斯洛伐克兩個不同國家了。   義大利  德國  匈牙利  波蘭  以色列  土耳其  烏克蘭  奧地利 日本  瑞士   亞美尼亞 印度  非洲風格( African Heritage),由迦納所建。 瑞典 可惜這次去的時候是陰天,光線不好,再加上比較早建成的教室是使用水銀燈,常常我們都逛完教室了燈都還沒全亮,有些教室因此拍起來很暗。 下午與晚上,都...

《倒風內海》帶來的原始想像 -- 也算是讀後感啦

        王家祥所寫的《倒風內海》, 時空背景 是設定在台灣文學中較少見 三百多年前,而 且也不再以漢人觀點書寫,是以平埔族西拉雅人為主體,描述的是西拉雅人在接觸了荷蘭人之後所發生的一切。 不過我對這本書最深的感想,其實並不是在文學意義上,而是在書本中所提出的另一種價值觀點。   自然觀的呈現         王家祥在《倒風內海》中,對原住民社會裡的自然觀,有很詳盡的描寫。原始的部落社會,行事最高原則,其實就是大自然的四時輪替,秋天是獵人們獵鹿的季節,因為那時土地乾實,適於在原野上奔跑;夏天暴雨頻仍,土地變得泥濘難行,卻是讓母鹿修養生息的季節。平埔族人並不會認為夏季不能捕鹿是件「可惜」的事,這對他們來說是「正常」的事。 事實上, 在他們身上看不到「貪婪」, 他們不會產生無止盡的欲望,因為 依循著大自然的規則,他們擁有永不匱乏的資源,只要不趕盡殺絕,草原上總有生生不息的鹿群,只要播種耕種,粟米在秋天就是可以收成。他們不需要「要得更多」,大自然可以供給他們一切,數百年來皆如此。           當然,平埔族人得以維持這樣的生活形態,一部份原因應該是來自於他們在人口控制上的努力,女巫不准社裡的女性在三十歲前生產,三十歲前懷孕一律強迫墮胎,我相信由於有著這樣的人口控制,平埔族人才能以這樣的生活方式,持續數百年之久。 物欲的衝擊         和 西拉雅人原初社會的無欲無求相比,荷蘭人帶給平埔族原住民的影響,其實遠大於我們過去的理解。我們以為荷蘭人只是搶了原住民的土地、把漢人大批大批送進來、將天主教傳入部落等等, 在文化上最大的衝擊,卻是讓原住民從此認識到了「貧窮」與「匱乏」。換個角度說,即是讓人逐漸變得貪婪了。          事實上,這樣的貪婪,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觀。現代人受大環境所創造出來的「需求」所影響,我們其實是照著「別人希望我們想要」的進行消費,這當然就是所謂消費社會 的行...

三年三度的日本行─第11天(金森紅磚倉庫群 + Hot Seicomart + Hakodate Beer)

這趟旅行在北海道的部份已到了尾聲,下午就要搭飛機回大阪,也因此博士生將原本要去的五陵郭取消,改成閒晃旅館附近的金森紅磚倉庫群,順便去 Seicomart 吃吃喝喝,在北海道的最後一天,一定要把握最後機會去支持一下在地經濟。 金森紅磚倉庫群是 19 世紀函館開港之後沒多久,一個名叫渡邊熊四郎的 24 歲年輕人所開創的倉儲事業,後來他還發展到雜貨進口與船具銷售等多項其他業務,成為函館四天王之一(好霸氣的名號)。不過原建於 1863 年的倉庫發生過大火,現在的紅磚倉庫群是 1909 年重新修建而成的。 現在的紅磚倉庫群裡面,開著各式餐廳、咖啡廳、商店。我們今天特地來找起司蛋糕吃,據博士生說這裡有一家正是她的目標。 這是博士生點的巧克力起司蛋糕 這是她幫我點的草莓起司,我們一致認為草莓的比較好吃。 倉庫群其實不是我們的重點,只是我們前往 Hot Seicomart 順便經過逛逛。其實我們愛去 Seicomart 當然不只是支持北海道在地經濟,他們自有品牌賣的東西好吃當然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個人推薦他們的 White Sour 氣泡酒、橘子果凍與葡萄果凍)。而且 Hot Seicomart 比起一般的 Seicomart,可以買到簡單的串燒和串燒便當,等於是附有小型餐廳的便利商店。 這樣的串燒 + 啤酒實在是夏天的一大享受,而且不需要到居酒屋啊。 Hot Seicomart 之後,我提議去之前搭公車時,偶然看到的一家函館在地酒廠,熱愛酒廠的我們兩個當然就去一探究竟。這酒廠也是將現釀啤酒與餐廳結合經營,而且啤酒種類有四種,以這類地方型酒廠來說算是多樣,但實在不合我的口味,通通都是偏苦、偏重的啤酒口感,我還是比較喜歡清清淡淡的啤酒。 閒晃到此,我們也差不多該到機場了。在函館機場我們還吃了碗拉麵(來北海道這幾天,只有第一天吃了味之時計台,以及最後一天吃了這家,算是有始有終),這家的拉麵只能說中規中矩,麵體不錯吃,號稱是店家自製的麵;而我們點的鹽味湯頭就很妙了,吃起來竟然很像統一肉燥米粉的湯!也不是不好吃,只是因為味道太像而讓我們少了新鮮感。不過配料的帆立貝、蝦(這隻蝦還帶有蝦卵)和海帶都相當好吃,只能說如果我們點其他湯頭,不要讓我們覺得很像統一肉燥米粉...